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南昌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要点

访问量: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补短板、解难题、促发展上常抓不懈,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十三五”教育规划圆满收官,人民群众的教育认可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一、党建引领推进事业发展

1.党对教育事业领导进一步加强。制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细则,建立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党政主要领导上思政课制度,推动市委落实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以及国家关于教育的重大政策重要文件,研究讨论全市教育工作,审议通过《南昌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南昌市属中小学校领导干部管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

2.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党员(含预备党员),有力充实了党员队伍。分别举办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领导培训班,共414人次参加,有效强化了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打造13个党性教育重点基地,成为南昌市教育系统党建的主阵地、桥头堡。参加全省党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狠抓“三化六好”建设,以打造全市推动党建“三化”工作观摩示范点为契机,在市直学校全面推进党建“三化”工作。持续开展“共驻共建”,结合抗疫行动,全体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和群众工作经历。

3.党员干部思想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全员覆盖式轮训,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征集“南昌教育怎么干”金点子270余条,实施“南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以思想解放破解行动坚冰。开展战“疫”主题微党课征集,5部作品在全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奖。

4.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符合教育工作规律的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路径,制定《南昌市教育系统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中共南昌市委教育工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0年度责任清单和任务安排》, 通过开展廉情监督,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会议,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定期检查督导、廉政谈话(含政洽谈话),始终保持高压严治态势,全年市属学校党员干部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4人次,受政务记大过1人次,免职2人,有效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二、复课复学实现安全有序

5.建立疫情防控机制。第一时间启动全市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南昌市教育系统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教育与卫生等职能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上下指挥机制、学校与师生家长的互动机制、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定点帮扶机制。制定印发一系列疫情防控及开学复课政策性文件,指导全系统压实主体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扩散蔓延,共同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防控网络。

6.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在全省率先研发“南昌市教育大数据监测平台”,精准监测全市师生的每日健康状况,实现管理关口前移。积极对接市公交集团,开通300条家校公交专线,涵盖107所中小学校、服务1.1万余名中小学生。坚持“一校一策”,切实规范校内活动、强化教育培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环境整治和教育装备安全排查。先后开展6轮专项督查,实施开学期间“一人一校”蹲点督查,确保全市安全复学。

7.精心组织复学第一课。以爱国主义、感恩教育、战“疫”先进事迹等为重点,精心组织全市“思政大课堂(复课第一讲)”。其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谢为民主讲的《抗疫中的思考与成长》思政微课视频先后被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总台录用,累计播放量达200余万人次。同时,另有7位校长(书记)的“复学第一课”被学习强国采用。

8.扎实开展人文关怀。牵头组建市指挥部人文关怀组,通过招募“心战役”志愿者,举办线上“健康大讲堂”等方式,统筹全市心理咨询资源,为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工作成效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施小琳同志好评,并被央视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广泛宣传。经过努力,全市177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近94万学生安全返校、顺利复课。

三、加大投入实现“三项提升”

9.提升了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南昌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聚焦大南昌都市圈建设重大发展战略及产业布局规划,围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以提高普及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为抓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0.提升了基础办学条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2020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总额135.52亿元,同比增长10%。加快推动重点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九龙湖新城红谷滩育新学校鹰潭街校区、万达城M区小学、朝阳新城华侨城学校、高新区航空城学校、红谷滩红谷二小和三小已投入使用,28个人大票决民生实事工程全部完成。下达2020年度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4273万元,有效提升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

11.提升了教育信息发展水平。大力推进高质量班班通建设,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室终端的网络接入率和硬件达标率均实现100%。牢固树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打造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南昌教育信息化对全省教育的赋能作用。“农村在线课堂”覆盖306所农村学,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紧扣重点推进协调发展

12.学前教育实现“扩容提速”。紧盯入园难入园贵难题,通过建设公办园、扶持普惠民办园、回收小区配套园、打造邻里中心微小园等方式有效扩充学位。全部完成347所小区配套园和177所无证园治理任务,建设乡镇中心园、村级幼儿园和微小型幼儿园370所,学前“三个百分比”超额完成中央、省定目标任务。联合市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民办幼儿园扶持工作的方案》,为民办园纾困解难。

13.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制定《南昌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投入资金61902万元,扶持152所薄弱学校。对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的规划、建设、存量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入学预警机制,合理引导家长预期。集团化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全市教育集团增至40个,覆盖11个县(区)108所学校,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7.01%。

14.高中教育体现“特色多样”。以16所省市特色发展试验学校为引领,逐步构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新格局。2020年,我市共有4所普通高中获批全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指导学校办好国际班和海航、VR、空乘、艺术、体育、传媒等多种类型的特长班,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平台。实施高中普及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

15.职业教育紧盯“融会贯通”。围绕南昌产业发展升级需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积极争取在南昌规划建设职教园区、省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并列入《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体质创优的意见》。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2020年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班主任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中共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9个。继续策应3年中职教育与2年专科教育的分段培养模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内外联通”的职教体系。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签订订单培养或顶岗实习合作的企业增加至616家,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人数较去年增长19.7%。

16.各类教育发展“齐头并进”。社区教育有成效,参加全省“居家学习”主题征文活动获优秀组织奖,参与评选全省社区教育教研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获奖人数居全省第一。在教育部和中成协组织的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中,2人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3个项目获全国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称号。特殊教育有保障,扎实做好特殊儿童就学安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县(区)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入学认定评估需求,除确实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学生外,其他病残学生采取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就读。民族教育有发展,严抓民族班教育教学质量,南昌县莲塘一中新疆班学生包揽2020年高考新疆克州地区文理科民族生、汉族生4个总分第一。

五、聚焦难点促进内涵提升

17.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进展。推动招生入学制度改革,制定《南昌市2020年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落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登记入学+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招生政策,努力化解“掐尖”招生导致的“择校焦虑”。积极推进中考体考改革和高中学考机考改革,主动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树立起来。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南昌市和南昌二中等三所学校分别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在试点智慧考场建设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扩大智慧考场建设范围,为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积累经验。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实施办法》,选取南昌县作为试点县,稳步推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运用聘用教师控制数管理办法,招聘控制数教师1128名,过渡性解决教师编制缺口问题。

18.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有进展。研究起草《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为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积极迎接国务院来我市开展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实地督查,获得省教育厅表扬。持续加大政府履职评价力度,推动解决了大班额、大校额和教师待遇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中,我市获评优秀等次县(区)的数量和比例居全省设区市首位,2019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中我市排位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

19.推动育人环境建设有进展。初步完成《南昌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联合市发改委等12家单位出台《南昌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率先制定《南昌市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监管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着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六、师德为首强化队伍建设

20.师德师风进一步增强。推动出台《中共南昌市委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典型效应,通过开展“年度教师”和“六个一百”“六个十佳”评选表彰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强化结果运用,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注册、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的必要条件,强化师德为首的价值导向。

21.专业素养进一步增强。落实《2020年干部教师培训计划》,全年培训教师5万余人次,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期两年的南昌市教育系统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专项培训、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圆满完成,教师专业素养有效提升。为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统筹全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部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服务和保障教师在线教学、辅导答疑。

22.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672人,其中县(区)乡村教师619人,农村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125人,进一步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深入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推动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全年交流轮岗人数达1262人,以师资均衡推动了教育均衡。加大教师培养力度,277名优秀乡村初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师范院校接受定向培养。积极安排公费师范生就业,94名公费师范毕业生回昌从教,其中71人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

七、立德树人践行全面发展

23.坚持德育为本。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三一”德育工程为抓手,构建了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南昌市站前路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视频会上作德育工作典型经验介绍,得到孙菊生副省长好评。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助力南昌市复牌成功。培育打造文明校园创建品牌,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校园6所、省级文明校园18所、市级文明校园220所。

24.坚持质量为重。坚持教研引领,通过举办教材教法培训、课堂教学展示研讨,开展学业质量监测,举行政治教师培训、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评选,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多举措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2020年全市高考、中考各批次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全省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均为南昌考生,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25.坚持全面发展。新增全国校园“三大球”特色学校50所,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体育活动平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引领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运动、崇尚健康的风尚。持续开展瓷板画、“戏剧(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瓷板画传承校增加到24所。参加全省第十届“艺德杯”大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活动,131幅作品获省级奖励。组建南昌校园科普联播网,300个学校和单位近30万人收听,在全省第三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2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32个。制定《南昌市教育局关于创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城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南昌市中小学校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城创建工作。

八、关注民生凸显教育担当

26.善用教育资源服务发展到位。牵头做好南昌市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南昌市与南昌大学名城名校融合发展的双向对接工作,紧抓“人才新政”实施机遇,通过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引进5名高层次人才,每年培养各类中高级技能人力近10万人次,为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教育力量。整合市属学校地下停车场资源,面向社会开放7所市属学校991个停车位,打造了学校资源服务社会治理新模式。

27.落实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到位。结对帮扶安义县罗田村,全村1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南师附小与罗田村小结对帮扶,有效提升了村小教育质量,中央和省市相关部门多次实地参观指导。882所义务教育学校与74个乡镇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校长与属地乡镇双负责制,确保了教育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下达资助金1.8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8.4万人。持续加强控辍保学力度,落实“八项制度六个机制”,全市无一人因贫辍学。

28.确保校园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扎实推进校园安防“三个百分百”建设,为校园安全搭建防火墙。广泛推进后勤管理智慧监管云平台的应用,覆盖全市595所学校,通过大数据运用,学生用品、食品的生产、采购、验收等全过程公示公开,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透明化监管,有效保障校园食堂食品安全。

29.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到位。联合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为38所学校、近4.6万学生进行视力验光筛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有效保护青少年视力。打造南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即时监控区域内学生自身所关注的问题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最新变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指导服务。

一年来,南昌教育人奋发有为,砥砺前行,教育发展格局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向系统构建整体提升、从起势成势向更大优势的重大转变。全市教育系统涌现了一批教育家型的优秀校长,培养了一支德能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教育品质不断提升、育人成果不断显现。市教育局被教育部评为“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先进集体,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追寻红色足迹研学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省2017-201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优秀单位、全省抗击新冠感染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3名校长入选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人选名单,2名教师在全省“争创第一等党务工作”党务技能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12人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中获等级奖,获奖人数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1人获全国优秀团干称号;参与全省红领巾风采大赛,3人获特等奖、3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南昌市盲童学校光明跳绳队代表江西省出战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盲人跳绳比赛女子双人花样冠军,中央电视台对此专题报道。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对口教育援疆、精准脱贫攻坚、爱国主义教育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中央媒体专题报道,“学在南昌”的优质品牌日益响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学前教育规划建设有待完善,部分县(区)财政投入和师资保障还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网点布局建设要继续加码,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顶层设计需进一步优化,县(区)中等职业学校达标校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职普比平衡度还有待加强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教育发展新阶段、树立教育发展新理念、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以南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巩固提升和深化改革、增量提质的工作方法,为“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为我市在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中充分彰显省会担当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积极推进党建体系建设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报告述责、家访政治监督等制度建设,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推进纪律建设“四必谈”,坚决查处教育系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持续治理教育民生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着力净化教育政治生态。

2.加强基层党建打造坚强堡垒。全面建强建齐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配强领导班子,落实管理考核,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以党建 “三化六好”工作为抓手,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坚持把支部(党小组)建在年级组和教研组里,把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政治指导贯穿全过程。统筹做好迎接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

3.从严从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关爱和考核管理,规范党员党籍和组织关系管理,将党性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相融合,打造讲党性守规矩、守初心善育人的党员教师(干部)队伍。坚持“双向培养”机制,注重从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干部)中培养发展党员。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外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确保党对教育领域的政治领导落到实处。

二、积极推进供给体系建设

4.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市本级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分别达到小学1200元、初中1400元、普高1000元,督促县(区)落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省定标准。将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纳入对县(区)政府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专款和转移支付资金。

5.推动学前教育网点补缺。全面落实《南昌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布点规划(2016—2020年)》,加快幼儿园网点建设步伐,努力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针对2013年以后建设的城镇住宅小区应配未配的7所、配建不足的50所幼儿园,利用三年时间规划补建到位。其中2021年完成15个幼儿园配建不足项目的建设。

6.推动义务教育网点扩优。持续优化朝阳新城、红谷滩中心区教育网点布局,科学预留高铁新城、洪都新城、九望新城、VR科创城和瑶湖科技岛等新城区中小学教育网点。加快市本级项目建设进度,督促指导各县(区)推进落实好29个新项目。继续支持南昌市阳光学校建设,推进专门学校改造升级。

7.推动高中教育网点覆盖。扩大城东地区、九龙湖片区和红角洲片区以及县城普通高中教育网点覆盖面,扩建老城区普通高中网点,进一步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全面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保障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的顺利实施。对标省内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在城东等片区新建1-2个职业教育网点。指导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区启动中职学校新校区建设,督促安义县、青山湖区加快推进中职学校现有校址改扩建工程。

三、积极推进师资体系建设

8.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首位意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2021年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方案,组织开展“年度教师”评选、师德师风承诺宣誓仪式,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师德师风良好氛围。加强师德考核,制定师德考核结果应用实施细则,强化教师师德考核结果应用,加大师德“一票否决”执行力度,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9.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大培训力度,用足用好国培省培计划,统筹安排市级专项培训,规范指导县(区)及校本培训,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启动“名师+”研修共同体建设,通过 “名师+”教育科研、“名师+”出彩课堂,“名师+”送培送教,“名师+”专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举办“名师成长研修班”(中小学英语专场)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0.优化师资管理机制。出台《南昌市公办幼儿园人员总量管理暂行办法》,推动每所公办园园长和至少2名骨干教师为在编教师,满足三条底线要求,提高保教质量。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外聘用控制数办法,按照师生比重新核定全市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全市教师编制需求;加快出台控制数招聘教师备案登记、待遇兑现和考核入编等配套政策,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继续督促指导南昌县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稳妥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市(县区)管校聘”改革。

四、积极推进质量体系建设

11.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发展。修订出台《南昌市示范幼儿园评估办法》,启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县(区)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引导更多幼儿园参评省市示范幼儿园。加强协调指导力度,力争新增5所以上省级示范园。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加大幼儿园收费工作监督,发挥幼儿园“白名单”机制效用,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

12.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关于高质量发展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完善集团内部教师交流、办学成效考核等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涉农县(区)向农村学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推动扩增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2021年,全市各县(区)普遍建立集团化办学机制。开展义务教育“高品质学校”建设试点工作,评价一批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广泛认可的现代义务教育高水平学校。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工作,提升乡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3.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优化顶层设计,对全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整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出台《南昌市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培育力度,确保3所学校获批“全省第二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争取2021年再发展2-3所市级特色发展项目校。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分层分类分区域遴选若干市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验校,组建“学科联盟”,在学科领域、跨学科领域、活动领域等方面共学共享共研,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加强对民族班的教育服务管理,进一步增强民族班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14.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出台《南昌市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方案》,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通过举办综合高中、试点职普融通实验班、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合作等方式,逐步实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籍互转、学分互认、课程互通、资源共享,促进普职融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全市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县(区)加大对本地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力争2021年新增2-3个达标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现课堂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动职业学校单向育人向校企双元育人转变。

五、积极推进德育体系建设

15.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抓好《关于进一步深化南昌市红色文化教育中小幼一体化课程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落实落地,推动中小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用好红色文化教材。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开展思政大课堂暨德育展示活动,实施 “双百精品”思政创新工程,即评选“一百堂精品思政创新课”和“一百个精品思政主题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6.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足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师数量短缺的县(区),按不低于当年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和“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计划总数的5%比例设岗,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专职红色文化师资队伍,对兼职的思政课教师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保障思政课教学师资力量。遴选一批思政与德育骨干人才,建设5-8个市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百名(十佳)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德育工作者)先进个人推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以“四助”(助德、助智、助心、助善)活动为载体,打造系统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增强师生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17.提升研学实践和劳动实践水平。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研学实践教育的精品课程;遴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有效扩充全市研学实践优质资源,为提升研学实践水平奠定基础。探索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拓展课外劳动实践,强化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能力。

18.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继续发展校园“三大球”运动,重点普及幼儿足球、农村学校足球,引领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开展校园足球专项督导,倒逼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成效。举办南昌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科技节,继续抓好戏剧(戏曲)、南昌瓷板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涵养学生美育水平。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美育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和科普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六、积极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19.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县(区)、学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强化中小学安全教育、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等方式,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部门联动,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三防体系建设,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为学生安全构建“防火墙”。

20.加强食品安全建设。全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操作过程,提升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督促所有学校食堂100%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规范配送餐企业准入退出和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后勤服务和监管体系,推进南昌市教育智慧后勤管理云平台良性运转,为校园食品安全消除隐患。

21.加强身心安全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学习宣传流行性传染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确保校园卫生安全的教育底线。持续推进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推动视力普查、档案建立、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在学校落地,力争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健全市县校三级心理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七、积极推进改革体系建设

22.推进招考制度改革。建设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招生信息平台,强化招生规划,提升招生工作透明度、服务满意度。指导县(区)开展招生录取模式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市全面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管理机制奠定基础。开启新高考改革,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制定选课走班指南,利用“全市新高考改革平台”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参与省级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开展市级生涯规划师培训。发挥“江西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作用,启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6年完整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化管理,为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2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出台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督促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加强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师行为的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出台《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搭建教研工作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市、县(区)、校三级教研机构,将教研机构建设和教研员配备纳入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体系。把统一战线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主办“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第八届年会。加大对优秀教学成果的培育推广力度,对标国家、省市基础教育成果奖等重大奖项,积极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或重点项目。强化教研队伍建设,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切实提升全市教研水平。

24.推进教育督导改革。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完善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程,出台覆盖市县两级的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形成环环相扣又统筹实施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加大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力度,加强对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适时组织专家对推进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督促指导进贤县、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经开区和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优化督学队伍建设,修订《南昌市责任督学考核与管理办法》,落实年度考核和个人述职制度,组织市督学、责任督学培训,利用“互联网+”增强教育督导的实效性。继续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第二轮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增值评价。加强市级督导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教育督导数据实时监测、定期报告制度,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信息的联动互通。

25.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南昌发挥作用,促进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改革走深走实;依托高校院所和第三方社会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推动开展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近视防控、体质达标的过程性测试评价,有效破除“五唯”顽疾,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八、积极推进智慧体系建设

26.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完成50所星级智慧校园,重点打造3所智慧校园标杆校,以点带面,在全市形成覆盖广、质量优、应用顺的智慧校园新格局,全面提升全市智慧教学水平。抓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群建共享。

27.推进智慧考试建设。深化机考改革,积极探索“题库建设标准、考务管理标准、考场建设标准、学业评价标准”四大标准建设。在完善试点智慧考场(机房)建设的基础上加速现有机房的改造,以高中学考机考改革为突破口,试点初中地理、生物学科模拟机考,努力创建智慧考试品牌。

28.推进智慧教育创建。以智慧考试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专网、“智慧作业”、5G与大数据应用为支撑,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教育发展水平跨越式发展,服务南昌教育现代化。

九、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建设

29.规范民办教育管理。坚持支持和规范并重的原则,推动民办学校提升品牌意识、注重内涵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综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普及攻坚和迎接新高考改革等要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民办学校逐步实现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达标。发挥南昌市民办教育协会作用,打造沟通交流、共同进步、行业自律的有效平台。用好“南昌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督促县(区)进一步健全排查治理、审批登记、黑白名单、收费公示、教学备案等制度。落实《南昌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家长合法权益。

30.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和有偿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向第三方购买服务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课后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增加校内课后服务能力。遴选推荐百门学校优秀校本课程。完善南昌市学生课余教学辅导志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堵疏结合”破解有偿家教难题。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水平,健全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主动适应居民实际需求,面向市民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教育品牌”评选、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31.加大有偿家教治理力度。加强对中小学校周末及寒暑假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明查暗访,压实县(区)第一责任岗、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对存在问题的县(区)及学校严肃追责,努力实现“三降一升”(群众信访投诉量下降、查处违规问题数下降、清退违规收费总额下降、治理水平与能力得到提升)目标。

32.加强学龄儿童就学保障。始终把学生资助和控辍保学工作放在“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重中之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不断完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信息台账”“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儿童、少年信息台账”和“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清、措施细、预警及时、跟进不停,全面保障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不失学、不辍学。落实适龄残疾儿童“一人一案”入学安置,保障残疾儿童就学权益。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人口已达30万青山湖区、红谷滩区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推进南昌市启音、盲童学校面向全省高中招生,打造特殊教育全国知名品牌项目。

十、积极推进宣传体系建设

33.坚持加强信息宣传报道。既要做好先进事迹的宣传,树立正面典型,也要发挥负面案例的警示作用,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实现从“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到“校校都有出彩的机会”的目标。加强自媒体、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样化宣传,借助影视、音乐等多种呈现方式,讲好南昌教育“好故事”,唱响南昌教育“靓声音”,擦亮南昌教育“金招牌”。

34.坚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好局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及“学习强国”学习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网站、论坛等学习宣传阵地的监管及教育舆情监控处置,抓实意识形态监管及风险防范。

35.坚持加强法治及语言工作。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工作,积极做好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继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选拔赛、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优质法治课竞赛及法治课教师培训工作,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积极做好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组织开展青少年诗词大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深入推进语言文字达标校建设及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提升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6.统筹做好其他工作。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回复工作,积极申报省级文明单位,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团体、老干部、关工委、统战、军民融合、安全保密、结对共建、节能降耗、政务公开、毕业生就业服务及其他工作。


扫码浏览